联系人:吴正杰 手 机:13937423078 15637440870 Q Q:811407567
发布时间:2015-04-03 15:10:40 浏览量:11269
草书的草,是草率、草创、草稿的意思。所谓草书,就是字的潦草书写形式。广义地说,不管什么时代,凡是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称为草书,狭义地说,草书则是指汉隶和楷书的草写体。我们这里说的是狭义的草书。狭义的草书,以时代和体势的不同,又有章草、今草和狂草之别。
章草,产生于汉代。汉代通行的是隶书。隶书虽然比篆书简 便,但还是不容易写得快,当时的人为了赴急趋速,只好把隶书写得很草率。写字草率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约定俗成的法则,写字的人得以随心所欲地潦草开去,那 么所写的字就会互不相识,失却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意义了。于是有人就加以整理,在基本保持隶书体势和同笔的同时,有规律地省简一些笔画,或把部分点画 用游丝联缀起来。这样把草法规范化以后,不仅书写省时省力,而且彼此也都好认识。这种草书的出现比楷书略早,后人称之为章草。许慎在他的《说文解字·叙》 中说的“汉兴有草书,,指的就是章草。至于为什么叫章草,自来说法颇多,莫衷一是。要弄清这个问题,.首先要明白“章”字的含义。从训沽上说,章的本义是 乐章,引伸则有条理、法则、明显等意思。所谓章草,就是对隶书有条理、有法则的潦草写法(详见启功《古代字体论稿》)。章草不但基本保持着隶书的体势和用 笔(特别是波碟一笔),而且字的大小均匀,字字独立,上下字绝不相牵连,非常明晰规范,如皇象本《急就篇>)。
今草,在楷书和行书开 始流行之后,据说是后汉人张芝(伯英)采取章草的草法和变化楷书、行书的点画用笔,“温故知新”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草休,后人称之为今草。张怀玻《书断》 说:“章草之书,字字区别,张芝变为今草,如其流速,拔茅连茹,上下牵连,或借上字之下以为下字之上。奇形离合,数意兼包。”又说:“字之体势,一笔而 成,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候通而隔行。”还有字的大小相间,粗细杂揉,正斜相倚,彼此呼应等都与章草不同。如王羲之《十七帖》。总之,今草的格调变化要比章草多得多。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草书,主要是指今草,本章所言草书,也以今草为主。
狂草,是一种特殊的今草。它比一般今草更加潦草狂放,不求一字一笔之工,但追通篇气势之雄,笔势连绵环绕,离合聚散,大起大落,变化无穷。人们称这种草书为狂草。如传为张旭的《古诗四帖》、怀素的《自叙帖》等,就是狂草的典型代表。
草书无论是章草、今草还是狂草,由于潦草并变化多,为一般人所不认识,所以它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价值并不很大,不过,草书作为书法品 式的一种,它的艺术价值却很高。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,是借助于结体的精巧、点画的照应、笔道粗细刚柔的变化、行笔的气势以及墨色的浓淡等等,来表现某种情 趣和意境的,而草书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。草书还有个独特之处,就是它的结体和用笔不受大小、正斜、轻重、笔道方向和字形笔顺的限制,能将真行 隶篆熔为一炉而增强其表现能力,从而使书家能在最广阔的领域里纵横驰骋,极尽变化之能事,使自己的情采和风格得以充分地表现。试看历史上的名家草书,有的 像春风杨柳,婀娜多姿(如怀素《论书帖》),有的像沙场征战,万马奔腾(如黄庭坚《诸 上座帖》),有的如风起云涌,波涛翻滚(如怀素《自叙帖》),’有的似悬猿饮涧,钩锁连环(如王献之《十二月帖》),真可以说是集众美而有象,写意境而无 穷,能够让人从中得到很好的艺术享受。草书美是美,但是不容易写好。如果没有楷书和行书的功底,结体已是难工,用笔与章法更不易臻善。所以前人说:“作草 书难于作真书,作颠素(张旭、怀素)草书又难于作二王草书,愈无蹊径可着手处也。”(谢肇制《五杂俎》)初学书法,宜先学楷书、行书、不宜从草书入手。